avatar

《影响力》读书笔记(一)

前段时间看完了《怪诞心理学2》,这几天摸过来看《影响力》,其实运用场景还不少,索性写篇笔记,免得看完就忘。

第一章 影响力的武器

一切都应该尽可能的简单,但不要太简单。 ——阿尔伯特 · 爱因斯坦

动物的固定行为模式

在动物身上,常常会表现出固定行为模式,例如雌火鸡辨别孩子的形式,仅仅是”吱吱“的叫声,无论是什么东西发出这种声音,哪怕是它的天敌黄鼠狼的标本,只要它发出了这种声音(通过录音机的方式),雌火鸡就会把它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;而对于没能发出”吱吱“生的小火鸡,它的妈妈就会对它置之不理,甚至有时会杀死它。

这看起来荒诞可笑,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:

  • 绝大多数情况下,动物的这种机械的固定行为模式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。
  • 我们体内也存在类似的行为模式。通常情况下,这些模式会帮助我们,但有时候也会愚弄我们。

人类的固定行为模式

有一条著名的行为准则: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,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,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
要说原因的话,就是人们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理由。例如去复印的地方,请求人们让他先复印,说出理由(因为我有急事)的成功率(94%)远高于不说理由的成功率(60%),看起来是因为有急事人们才让他先复印,但第三次实验的时候,他的请求方式是:“对不起,我有五页纸要复印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?因为我要复印五张纸”。这种方式没有给出额外的信息,但成功率和第一次相差无几(93%)。这说明因为这个词激发了人们下意识的顺从反应,即使这个词后面并没有给出什么令他们顺从的原因。

警惕别人的利用

我们当中的某些人,也会通过模拟触发特征,诱使我们下意识的作出某些反应。

例如我们获得优惠券,就会下意识的觉得我们获得了便宜,我们看到昂贵的产品,就会下意识的觉得它会更加优质。

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也依赖于于比较,例如逛服装店,我们购买了昂贵的东西,就会接着购买不那么贵的配件——即使它们也相对昂贵且并不必要——我们看到了性价比极低的东西,就会觉得性价比中等的也不错,即使它们的性价比并不高。

我并不是觉得这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好,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人,每一件事,每一种情况去细细的认知和分析。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使用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方法,按照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类,但是不要过于依赖它。

第二章 互惠

一个古老的原理:给予、索取……再索取

我们付每一笔债,就像上帝开的账单一样。 ——拉尔夫 · 沃尔多 · 爱默生

我们身边最有效的影响力的武器——互惠原理

互惠原理认为,我们应该尽力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。

社会学家阿尔文 · 古德纳断言: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不认同这条原理的社会组织。

正是因为这种的偿还机制,才有了劳动的分工,不同商品的交换以及不同服务的交换,同时也使得许多互相的个体结成了一个高效的社会单元。

人类社会从互惠原理中获得了重要的竞争优势,因此他们会训练其社会成员使他们笃信并顺从这个原理。我们每个人都被告知要遵守这一原理,并且我们每个人都知道,遵循这个原理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,否则就会被贴上招摇撞骗、忘恩负义、背信弃义之类的标签,因为人们对那些只知索取,不知回报的人普遍会产生一种厌恶感。

利用互惠原理

互惠原理是如此好用,以至于各种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,从免费试吃到送花捐款,具体的案例这里就不举了。简而言之,我们需要警惕互惠原理导致的不想要的交换不公平的交换,原因是这个原理会导致多余的负债感。

互惠原理的妙用——相互退让

互惠原理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对我们采取了某种行为,我们应该以类似的行为去回报。它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,别人退让了,我们也应该接着退让。

是的,这之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漏洞,退让未必就做出了真正的牺牲。这种简单的技巧,我们称之为拒绝—退让策略。

假设你想让我答应你的请求,你可以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,极有可能被我拒绝的请求,然后,当我拒绝了这个请求之后,你再提出一个小一些的,你真正感兴趣的请求。如果你能很有技巧地提出第二个请求,就会让我认为这第二个请求是你做出的一个让步,因而让我觉得自己也有义务做出相应的让步。我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,即同意你的第一个请求。
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我表现出的让步越大,就越容易让你觉得自己应该让步,但是如果最初提出的请求太极端,这个策略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,因为这种情况下,最初提出极端要求的一方会被对方认为是没有诚意,这样,以后的退让也不会被看作是真诚的让步,因此也就不能令对方妥协了。

怎样保护自己

我们很难分辨出别人给予的恩惠是出于真心还是别有用心,因此,我们没办法运用单一的策略来对抗这个原理。

我们可以这样,如果他人最初给我们的恩惠是我们想要的,那就接受它,但我们接受的只是这个恩惠本身,而不是它背后所代表的东西。如果一个人给了我们一个好处,我们不妨接受它,同时意识到我们将来有责任去报答他。

但是,如果最初的好处原来不过只是一个机关、一个计谋、一个设计好的刺激我们报以更大好处的手段,那情况就不一样了。这种情况下,与我们打交道的并不是一个施恩者,而是一个牟利者,最初给我们的也就不是恩惠,而是一种迫使我们顺从的手段,只要我们认识到这点,那么互惠原理就不再是对方的同盟军了,互惠原理说的可不是诡计也必须用恩惠来报答。
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

文章作者: 0bs3rver
文章链接: http://yoursite.com/2021/04/30/%E3%80%8A%E5%BD%B1%E5%93%8D%E5%8A%9B%E3%80%8B%E8%AF%BB%E4%B9%A6%E7%AC%94%E8%AE%B0%EF%BC%88%E4%B8%80%EF%BC%89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0bs3rver的小屋